(一)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倡导者:杜威 主张:经验论; 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; 主动作业论; 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评价(1)优点:重视儿童兴趣,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;强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;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完整性 (2)局限性:过分夸大直接经验,忽视了知识的逻辑性、系统性、学生只能学到一些零碎的知识,降低了教学的质量。 (二)学科中心课程理念 结构主义课程论:布鲁纳学科结构 发现法 要素主义课程论:巴格莱文化要素 永恒主义课程论:赫钦斯永恒学科 评价: (1)优点:按知识的逻辑顺序组织教材,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确保教育的基本质量和标准;课程构成比较简单,易于评价。 (2)局限性:忽视儿童的兴趣,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;割裂知识整体的联系,以系统传授为主,实践能力薄弱,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,不能学以致用。 (三)社会中心课程理念 代表人物:布拉梅尔德 课程思想: 课程的功能:社会改造 课程内容: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,也不按学生的活动来组织课程,而是以社会问题为课程设计的中心 (四)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