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招聘考试题库

标题: 教师讲课的语调应当抑扬顿挫,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认真地听课,这属于知觉的(  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hongliang    时间: 2014-9-17 08:45
标题: 教师讲课的语调应当抑扬顿挫,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认真地听课,这属于知觉的(  
[exam=5878]
作者: dyjysl    时间: 2015-5-8 12:12
抑扬顿挫----活动律
作者: 浅语千寻    时间: 2015-5-22 18:59
产生一种鲜明的对比感,不应该是差异律吗?
作者: 浅语千寻    时间: 2015-5-22 18:59
产生一种鲜明的对比感,不应该是差异律吗?
作者: zxybest    时间: 2016-1-19 14:53
同问,我觉得也应该是差异率
作者: 庸人自扰1    时间: 2016-3-4 21:24
组合律,,这一块的答案好多都不一定准确
作者: 1073583343    时间: 2016-7-8 14:42
本帖最后由 1073583343 于 2017-6-15 15:09 编辑

组合啊啊啊啊啊
作者: 1073583343    时间: 2017-3-25 00:46
差异律:差异↑----易成为知觉对象↑ 如:教师的音量、板书的大小等 2、活动律:活动变化性↑----易成为知觉对象↑ 如:活动教具、电影、电视等 3、组合律:组合的规律性↑----易成为知觉对象↑ 如:教师与调的抑扬顿挫,板书的布局等
作者: 1073583343    时间: 2017-3-25 00:49
A.强度律。对被感知的事物,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,才能感知得清晰。一般人对雷鸣电闪是容易感知的,因为它的感知强度很高,而对于昆虫的活动,如对蚂蚁行走的声音就难以觉察。因此,在实践中,要适当地提高感知对象的强度,并要注意那些强度很弱的对象。
B.差异律。这是针对感知对象与它的背景的差异而言的。凡是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,对象就被感知得越清晰;相反,凡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小,对象就被感知得越不清晰。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,这点红就很容易被感知。鹤立鸡群,也是属于这类情形。但是在白幕上印白字,则几乎无法辨认。
C.对比律。凡是两个显著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事物,就容易被清楚地感知。因此,在观察中要善于用对比的方法,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,甚至还可以制造对比环境。例如观察的高矮对比,色彩对比。
D.活动律。活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容易感知。魔术师用一只手做明显的动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,而另一只手却在耍手法以达到他的目的。所以,在观察中要善于利用活动规律,达到观察目的。




欢迎光临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(http://jiaoshi.shiyebian.org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